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03

 

多年来,我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快文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与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和推动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被确定为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一、主要成绩

(一)深挖优势文化资源,为发展提供动力

1.挖掘和传承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邹平历史悠久,名人荟萃,历史人文资源具有独特优势,自2010年起我县抽调专业人员开展《邹平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工程,对邹平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展示,目前已正式出版有《陈仲子研究资料集》、《邹平民间歌谣》、《邹平名门望族》、《范仲淹故事评传》、《邹平历史人物》、《邹平风俗民情》、《邹平风景名胜》等7部,其他历史文化选题正在组稿编写中,着力   提升邹平新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以出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为契机,对陈仲子、伏生、刘徽、周越、范仲淹、段成式、张实居、以及马耀南、李广田等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农耕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尤其是对梁漱溟乡建文化赋予时代内涵,形成成长性的新时代乡村文化生态。

2.深入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

充分利用我县祠馆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以邹平县博物馆、邹平城市展览馆和非遗展示中心为依托实施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免费对公众开放,利用范公祠、醴泉寺、唐李庵、梁漱溟纪念馆、李广田纪念馆、长山民族魂纪念馆等当地祠馆的旅游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同时结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工作,鼓励企业、社会力量建设诸如山东众林文史博物馆、长山老胖民俗博物馆、焦桥牛家村村史馆等乡村记忆工程,完成一批村级历史文化展陈改造提升工程,讲好地方文化故事。

3.保护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好县域内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遗产,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发展。目前,我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遗18项,县级非遗89项,在出版《盛世遗珍—邹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以“民俗文化旅游节”的形式,积极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活动,努力完成非遗产业化和非遗项目的提档升级,完善重点非遗项目的产品联动延伸、特色文化服务、传承文化传习工作,并对邹平酸浆豆腐制作技艺积极申报国家级保护名录。

(二)阵地与服务共进,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品牌

    1.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突出阵地建设,建成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四馆”,并全部免费对社会开放。目前,我县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截至7月底,文化馆文艺培训达300余场次;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5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到30余万人;县图书馆持证读者达4万人,到馆读者9.5万人次,完成图书借阅16.5万册。加强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来累计拨付410万元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6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年底将实现全县858个行政村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启动“农村数字文体广场”工程,投资300万元,建成878个无线网络服务点,实现4家城区文化场馆、16个镇街文化站、858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无线上网覆盖;引入新华书店专业图书管理服务,创新农家书屋管理运营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投资100余万元,购置图书20万册,建成首批10家农家书屋共享中心点;加快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了16个镇街分馆和1个社区分馆,实现通借通还,改变了农村地区没有图书馆的现状。

2.突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

突出文化品牌建设。其中中国山东(邹平)范公读书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全民健身广场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七届,全民健身、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县“四馆”各种文化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月月开展,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每年完成文化惠民演出350场,受益群众60万人次;已举办十二届的“全县农民文化艺术节暨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今年参与群众达70多万人次,创造文化旅游产值1000余万元;推出“百姓舞台幸福歌”、全县广场舞大赛、农村戏剧艺术节及票友大赛、镇街品牌文化之旅等活动,期间还开通微信直播平台,真正让群众足不出户,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以县文化馆为主阵地,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的免费培训,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3.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我县创作并首演了大型历史故事吕剧《长白寒儒》,凸显邹平文化元素。重视戏曲传承与振兴,创作大型历史故事剧《长白寒儒》,并于今年130日首演取得圆满成功,并被市推荐9月份参加省第十一届艺术节比赛。我县魏桥创业集团朱士国创作的小品《微博朋友圈》,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剧本征集活动中,从全国300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三等奖,成为仅有的5篇获奖作品之一,即将登上全国展演大赛舞台。编创“奋进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宣讲专场演出,在全县各镇街巡回演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三)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促进文化产业

    1.加强顶层宏观设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我县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完善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全县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邹平县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园区、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单位2374家,其中文化企业1467家,个体经营业户907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家。成功入选第三批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2.加快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园区“三大载体”建设

近年来,我县采取一企一策,加大文化产业剥离力度,积极开展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园区、基地)认定工作。新华书店邹平分公司打造文化综合体经验被中宣部列为文化体制改革典型案例;范公书院专业文化艺术烤瓷被列为山东省第五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邹平范公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被列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酸浆豆腐手工制作技艺、纸皮包子手工制作技艺、月河老五甑酿酒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酸浆豆腐成功在全国建立400家加盟店其经验做法多次在全省非遗产业化工作推广;纸皮包子入住泉城“宽厚里”,成为我市老字号走出滨州、展示滨州老字号形象的桥头堡。

3.探索“文化+”新模式

举办两届文化惠民消费季,丰富我县文化消费业态,引导大众文化消费,并融入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助力传统文化产业化经营。我县文化企业自主开发的“唐三彩陶艺传承”、“麦壳思维青少年机器人”等文化产业品牌成功注册并在全国多地加盟。我县与招商银行合作,在全国县级城市率先研发“艺加益”邹平文化产业一卡通,探索“文化+科技”新模式。

    二、存在问题

我县在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

1.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实力不强

我县文化产业不仅规模小,而且缺乏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产业基地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普遍存在认定数量少、包装层次低、资金争取难等问题。

2.缺乏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随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扩展,高素质专业文化人才匮乏现象日益突出,镇街文化站专职人员严重不足。我县在歌舞、曲艺、影视、书画等方面的文化作品数量多但精品较少,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能力与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全力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加快全县大型企业文化板块的剥离,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

制定并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与优惠政策,加快对规模以上企业文化产业板块剥离工作。在保护传承中融入现代表达方式,以产业化推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以孙大嫩酸浆豆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糖都博物馆(西王集团)和中国植物印染博物馆(豪盛集团)建设为契机,认真总结非遗与企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形成非遗产业化的“邹平模式”。同时,引导县内部分优质小微文化企业成立自主品牌,对唐三彩陶艺传承、麦壳思维青少年机器人等培训品牌积极落实加盟推广,并将倾城化妆、靓晶等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确立根植邹平、花开全国,文化创意企业集聚的“邹平版块”。

2.深化区域文化研究,推动文艺精品创作

深入梁漱溟乡建文化研究力度,继续完成邹平历史文化丛书之《邹平乡言俗语》的编撰出版工作;组织协调吕剧《长白寒儒》在滨州大剧院和济南历山剧院演出,参加省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展演,参评省文艺精品工程;积极申报小吕剧《抢单》参加省市文艺精品工程和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组织县吕剧团业务骨干参加山东省第七届戏剧红梅大赛;积极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七届山东(济南)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首届滨州市文化产业博览会;与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对接,参加第七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与山东沃尔德集团等影视企业沟通,联合出品《一代名相范仲淹》、《一马三司令》、《乡村振兴旗手梁漱溟》等影视文创产品。

3.提升文化惠民设施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尽快完成非省定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第三方市级考评与省级考评,实现全县858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100%。年底前再建成农家书屋共享中心点10个,调配图书10万册。文化馆做好全国第五次评估定级准备工作,积极筹备全省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现场观摩会并完成图书馆分馆建设,高标准打造3处分馆示范点,形成县、镇、村三级总馆、分馆、服务点网络体系。高质量完成县博物馆二期装修、布展和开放工作。县美术馆9月份完成提档升级,以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4.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创新文化惠民方式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充实完善全县文艺志愿者协会——“艺加艺”公益联盟。县吕剧团完成全县“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300场,完成对8个庄户剧团及优秀戏迷票友的培训,并吸引其加入“送戏下乡”队伍。依托县文化馆“群星艺术团”,普及镇村两级文艺培训,实现全年受益群众突破1万人次。在黄山街道黄西社区探索文化志愿服务积分制试点工作。 

    我县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广大干部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县将继续着眼于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把党中央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落到实处,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邹平样板”!

责任编辑:马超群
文明评论

“好人”是景区的最美风景

文明创建 我们的节日
中共邹平县委宣传部    邹平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