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风范 大道西王"专访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

来源:邹平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10-10

编者按: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鲁商,他的身上似乎更多了一份山东人的淳朴和厚道,他不仅带领西王集团成立了三家上市公司,更将整个西王村打造成了“中国十大经济强村”,他被评为全国“最美书记”,并带领村民们走上了新型城镇化的致富道路。他就是本期采访嘉宾--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
  山东人的独特标签:厚道,诚信,讲义气
  凤凰山东: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行品牌战略,先是打造“好客山东”的旅游品牌形象,近日又发起了“厚道鲁商”的倡树行动,以文化品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您是如何看待山东人的厚道品格的?
  王勇:山东省提出“厚道鲁商”的倡树行动就是展现鲁商的优势所在,这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新鲁商形象的高度关注。山东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好客、讲义气的传统,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这体现出的就是山东人的朴实和厚道,在全国范围内口碑也非常好。所以山东人在企业发展中也秉承着厚道的原则,充分发挥做人的优势,那就是厚道,诚信,讲义气。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凤凰山东:鲁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商帮之一,以诚信重义著称,这也是全省倡树“厚道鲁商”文化品牌的内涵所在。诚信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同时也包含了经营的诚信和对企业员工的诚信。您是如何看待诚信问题的?
  王勇:西王集团从2000年开始便提出了四个口号,那就是健康西王、诚信西王、忧患西王和快乐西王。首先健康西王,不光是关注人的身体健康,企业也要健康发展,企业在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统筹协调,这是一个大概念。第二就是诚信西王,从2000年开始我们便提出了“诚信西王“的口号,让社会放心,对老百姓负责,对社会,对职工,包括对每一个家庭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诚信做人,诚信经商,企业才能蓬勃发展,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口碑和良好的企业信誉。所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另外,我们还提出了忧患西王,这个忧患意识就是由范仲酒引申而来。之所以叫范仲酒,就是引用的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始终保持一种忧患意识。最后便是快乐西王,就是说在健康诚信、忧患意识的带动下,真正把企业发展好,企业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快乐。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达到快乐的目标。
  西王的食品定位:不仅健康更要有益
  凤凰山东:山东的食品安全反映出的就是山东企业的信誉与保障,西王集团是如何实现食品安全,保障诚信经营的?
  王勇:现在食品安全是个热点问题,从中央领导到地方政府,都把食品安全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首先,“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我们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企业发展也是为了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等问题。2012年人代会的时候,我也曾提出了食品安全的有关提案,并提出了食品标准化的概念。作为企业来讲,我们对食品安全进行了严格把关,从食品原料到产品出厂,都非常重视,这也是食品安全经营的一个方面。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是相结合的,从食品供应到消费者,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食品不仅要健康无害,更要对身体有益,西王集团对于食品安全的定位就是健康有益。现在企业都很重视食品安全,包括消费者和老百姓,也对食品安全等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食品安全重在预防,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去处理,而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去预防问题的发生。在企业生产当中,西王集团从生产工艺到过程控制,一直到出厂运输,都全方位的实现了食品安全的管理链条。
  使用非转基因的产品定位:取消争议
  凤凰山东:关于食品安全的定位,您是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西王集团是否会一直坚持使用非转基因?
  王勇:我并不反对转基因,但我不生产转基因食品。
  西王是从生产葡萄糖开始的,每年要从300万吨的葡萄中加工提取生产出葡萄糖,中国85%的药用葡萄糖也是由西王集团来供应的。如果用来输液的葡萄糖都用转基因玉米进行生产,就不能给老百姓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
  现在转基因的话题非常受争议,而西王集团在生产葡萄糖原料的过程中保证使用非转基因原料供应,这样不管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还是各个方面,都提供充足的保障。通过提取葡萄糖,西王又生产了玉米油,作为附属产品,它肯定也是非转基因的。
  现在我对产品的定位,包括未来生产的橄榄油、葵花籽油等,也都保证使用非转基因的原料进行生产,未来所有在终端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所有的油种,也都保证使用非转基因。我们的定位就是高端食用油,健康食用油,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取消争议。
  打破三重阻力做得“无米之炊”
  凤凰山东:大道至简,持中致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新鲁商的“大道”修为已然成为了一种标杆,引领着时代进步。据了解,您在艰苦创业伊始经历了很多苦涩和艰辛,像之前您曾经就有着“一双拖鞋跑遍三省”这样的创业经历,是什么让您在这种艰苦的奋斗中坚持下来?
  王勇:当时创业是非常艰难的,在创业初期,西王还只是一个500多人的农业村,和其他村一样,并没有支柱产业,当时就有发展村办企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任何基础,这个想法的实现也因此变得遥不可及。怎么才能做“无米之炊”,怎样才能将企业发展起来,就要靠全村的老百姓共同实现。为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1986年开放初期,虽然非常困难,但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时很多群众还没有这种意识,于是我们便掌握先机,首先提出了发展村办企业,带领村民从一开始的小榨油厂发展成淀粉厂,一步步壮大起来。
  第一重阻力:资金
  要发展企业,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资金的难题,我们面对的首要任务也是筹集资金。当时我们发动了村里的所有干部进行集资,也尝试过银行借贷等办法,但由于没有任何抵押物品,银行很难实现贷款。
  第二重阻力:农民到工人的意识转变
  相比较资金而言,企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思想的转变。1980年以前发展村办企业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那时候老百姓的团队意识比较强,生产队建设为村办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村民的集体思想渐渐薄弱起来,大家也都实行分田单干,老百姓受传统思想影响非常明显,并没有发展企业的时间意识,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来自于农民到工人的思想意识转变,而角色转换也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因此我对改革有了清楚的认识,要让农民转变思想,就要让老百姓受益,要让老百姓相信企业发展能够给他们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要让大家充满信心。所以从第一年企业盈利之后我们就开始了新村规划,通过修路等工程的建设,让大家鼓足干劲,真正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建设当中。
  第三重阻力:打破传统宗族势力
  要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就要打破传统的宗族势力。当时宗族制在整个农村盛行,族长以崇高的威望来统治治理宗族,有问题也都是靠宗族的势力来解决,严重制约了企业乃至农村的发展。于是我从打破传统宗族制着手,实现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
  首先解决生产队建设,打破家族的治理,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原来靠大家庭来办理的事情,由政府来解决和治理。其次对待家族统一管理,打破了传统的依附势力,通过发展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逐步解放了农村思想,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很快改革取得了成效,老百姓渐渐关心企业的发展,并把发展企业当做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道路,也增加了企业健康发展的信心。
  解决了人的问题,资金等各方面的难题也都迎刃而解。当时企业发展更看重诚信,重视以人为本,山东人的诚信和厚道为引进资本奠定了基础。有了银行的支持,寻找合作伙伴也就简而易行。从80年代后期开始便涌现出了一大批投资伙伴,一方面看中了企业的诚信,另一方面也是为企业发展干实事。这些投资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为银行贷款支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企业就是靠一点点的积累慢慢发展壮大,企业的积累便成为了企业的财富,合作的经验及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基础。有些资源是从点滴之中积累起来的,一开始微不足道,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些发展汇总起来便会成为更大的资源。
  创新管理走“城镇居民化”路子
  凤凰山东:都说鲁商做事稳妥保守,缺少冒险精神,而您却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的发展模式,即“西王模式”,您也一举获得了“最美村官”的美誉,这个模式是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的?
  王勇:现在的西王村已经成为了中国十大经济强村之一,未来西王村要从体制上实现社区化管理。随着西王集团的发展,现在的职工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万六千人,这其中有大量的大学生到西王就业,同时也吸引了周围大量的村民。要打造三万人口的新社区,就要在原有的土地上建设大学生公寓及老年公寓等。
  西王在管理转型中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要打造和谐社区,就要处理好老村民与新村民的和谐共处,首先用股份制分红的管理办法来治理村民,解决老村民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同时也要逐步加大新村民的职工待遇,住房等各方面都要实现合理的分配,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分红机制等吸引新村民共同打造集团建设。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西王集团更要将新村民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打造新型社区,完善社区功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搞好集团发展的主力军建设,从而为西王集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和支持。村委会将变身社区村民委员会,统一管理新老村民的社区问题,按照社区管理的统一模式,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村民打造教育、医疗等统一化的运作体系,提高村民的归属感。
  新型城镇化并不是靠单纯的居民楼建设来实现,而是要让人的思想实现统一,让村民真正觉得幸福,自愿到这个社区生活。现在的城镇化建设更多的是为村民提供生活和工作保障,而不是硬性的追求城镇建设,其实也是一种城镇居民化,慢慢发展成为和谐的统一社区。同时还要加强社区的服务配套等设施建设,西王为村民提供了条件优越的老年社区,养老建设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未来西王还要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保障居家养老的规划实施,未来养老社区的建设也要积极配合老人的居住,让老人在居家休息之余能够充分享受养老的乐趣。同时还要建立起一系列教育配套设施,解决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养老与教育问题的解决,为职工踏实工作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免除了后顾之忧,职工也能切实为集团发展贡献热情,解决村民的矛盾问题。
  从政客到商人为实现和谐“中国梦”鞠躬尽瘁
  凤凰山东: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最美村官”,您同时还是一位成功的鲁商,您是如何在这两个角色中实现平衡的?
  王勇:发展企业不忘自己“村官”的身份,这两个身份是相互统一的。一方面作为村长,另一方面作为集团董事长,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村民致富,这是相互联系、一体发展的。要赢得村民的支持,首要一点就是要将企业的发展与百姓致富相互关联、和谐统一。西王村现在有七百多村民,西王集团有一万六千多名员工,这一万六千人并不能改变我董事长的命运,但这七百多村民却可以罢免我的村干部职务,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另一方面作为村办企业,西王集团的发展有着带领农民致富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不会忘记曾经艰苦创业、辛勤奉献的老村民、老员工,西王的村民要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
  传承孝道文化“商二代”人格培养是关键
  凤凰山东: 您是如何看待王棣总裁在企业管理中的传承和创新的?
  王勇:现在西王集团有三个上市公司,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培养王棣大概分三个方面:军校学做人,香港学做事,美国培养全球化视野。首先是军校,四年的军校生活,统一的严格军事化管理,教会了他刻苦锻炼和服从管理、听从上级指挥的一级执行力。香港的工作环境紧张有序,在那里最主要培养他做事有条不紊,同时在企业上的实践也让王棣学会了严谨从事。到美国学习,就是要开拓他的国际化视野。而在这个过程中,最看重的还是人格的培养,每一步的精心策划及安排,也都体现了我对他的良苦用心。
  凤凰山东:山东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接班人”问题,作为新一代的鲁商,您又如何看待他们的思想和创新?
  王勇:鲁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重视孝道文化的培养。无论是安排王棣去军校刻苦训练还是去香港踏踏实实学做事,作为地地道道的山东人,都对于孝道文化的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新一代的鲁商,虽然在思维方式上有不同,但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例如品牌建设,王棣一手抓生产,同时也注重品牌建设,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发展小包装,树立品牌。通过提高包装,加强终端市场,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利润空间。通过玉米油小包装,王棣还打造出了西王品牌,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市场效果。王棣不仅引进了高素质人才和专门的策划队伍,另外还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点,真正利用人才知识的力量提高了生产。这些都是在原先的创业基础上实现的,并将企业文化发扬光大。
  年轻人在企业管理上要向老一辈的企业家们看齐,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实现创新,要想另起炉灶,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把传统发扬光大,企业才能传承,才能实现快速发展。有一些年轻的创业者们,在创业阶段一意孤行,摒弃了一些优良传统,放大自身价值,只顾自身利益。这不叫实现自身价值,这叫不负责任。企业的财富归根结底还是由老一辈的企业家们创造的,年轻创业者们要尊重传统,先继承再创新,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将企业发扬光大,建设的更大更强,这才是新一代鲁商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 健
文明评论

“好人”是景区的最美风景

文明创建 我们的节日
中共邹平县委宣传部    邹平县文明办